Changes

Jump to: navigation, search

沙坝

3 bytes removed, 08:45, 29 August 2015
no edit summary
* 要有非渗透性的基岩或黏土,而非有裂缝的石头。一个实用的判断指征是,在旱季是否有先前就存在的地下水流,并且,在河床上是否有较大的岩石和卵石。选址时需要特别留意,因为在这些情况下,沙坝下方可能会出现渗漏。
* 选址在基层上,而非在沙中的黏土透镜体上。
* 在确定的河堤间,若河堤任一边有旧河床,则需确保旧河床不会使沙坝边缘有地下水存在。要在确定的河堤间,若河堤任一边有旧河床,则需确保旧河床不会使沙坝边缘有地下水存在。
要选择斜度适宜留住沙子而不是淤泥的地方建坝。水流速度至少要达到每秒0.45米才会留下较少淤泥,因此,这样的区域就需要斜坡角度适宜——若太平便会有太多小颗粒和淤泥。坡度越平,河床便越宽,而建沙坝必须要25米以下的河宽。据说最佳的斜度是在0.125%至4%之间;虽然也可以高于4%的值,但会造成沙储备量减少。若想要确定粒径分布,沙子分析是一种较简易的实地检测方法,或者可以通过孔隙率和单位出水量测试来推断沙子可能的类型。中粒砂可以最好地平衡孔隙率和单位出水量,因此是最需要的类型。
- 环保 <br>
- 控制侵蚀 <br>
- 有利于应对干旱,尤其是在旱季,随着河堤储水向沙坝补充水量的时候 有利于应对干旱;尤其是旱季里,河堤储水向沙坝补充水量的时候 <br>
- 控制江河流域中的淤泥 <br>
- 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<br>
307
edits

Navigation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