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取地下水

Revision as of 00:32, 21 October 2015 by Winona (talk | contribs)

Revision as of 00:32, 21 October 2015 by Winona (talk | contribs)

English Français Español भारत മലയാളം தமிழ் 한국어 中國 Indonesia Japanese

雨水如能順利入滲,最終即成為地下水。收集地下水是件有利的做法,因其不論雨季隨時可得、普遍來說有著高貯水容量及優良水質、對於年際氣候的適應力高、以及與替代來源相較之下擁有較低成本。

然而,影響地下水位的高度有許多因素:地表面下的土壤及岩石型態、鄰近的蓄水池或河流,及鄰近居民抽水的頻率或總抽取水量。再者,地下水的品質也需納入考量-是否太鹹或太靠近附近的農業逕流或污水區。入滲及抽水地點須設置於水最不會被污染源影響的地方。

氣候變化因素
氣候變化會影響全球降雨量及動態溫度,因而會影響地方社區對於水的供給及需求。普遍認為提升在地面上以及地面下的儲水量是應對水文衝擊(如洪水及乾旱)的策略。



實地經驗


Akvorsr logo lite.png
RSR 473計畫
Water4Tomorrow計畫


地下水連結


感謝